正文

本文目录

毛岸青37岁还是单身


前言

对于岸青,毛主席内心始终是怀有愧疚的。

建国后,毛主席曾说过:“我很同情岸青,他和岸英从小就不在我身边,受尽了苦难!”

毛岸青因为年少时遭到反动警察的毒打,导致身体留下病根。再加上后来发生的各种事情,让岸青的性格更加的内向,婚姻大事也一直没有着落。

毛主席对于儿子的生活也非常关心,有时间便会找岸青聊天,顺便开导一下他: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有思想负担。

岸青的婚姻大事

1960年,一直让毛主席牵挂的岸青,终于在大连与邵华步入婚姻的殿堂,也结束了自己多年的单身生活。

由于毛主席公务在身,无法前往现场参加儿子的婚礼,但依旧送上了自己的祝福和贺礼。

对于自己的儿媳邵华,毛主席是非常满意的,在当初给岸青的信件中曾写道:邵华是个好姑娘。

接下来,我们便去看看,毛岸青37岁还是单身,毛主席是如何应对的。

1923年11月,毛岸青出生于湖南长沙,童年和哥哥岸英一样都是在苦难中度过的。对于自己父亲的印象,孩提时代的岸青其实并没有太深的印象。

因为毛主席当时正在进行革命事业,为国家、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岸青刚出生的时候,毛主席当时刚好在长沙。为此在这段时间里面,毛主席只要有空闲时间,便会回家看看自己的妻儿。

然而在革命年代,谁都不敢保证自己能够在一块地方待长久。岸青在满月后,毛主席便接到组织的通知,让他前往上海进行工作,且转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岸青在年幼时,便跟自己的父亲聚少离多,每次因为工作的原因,毛主席都无法长时间陪伴在他身边。

尽管如此,但是对于岸青毛主席还是非常的关心。

多年之后,岸青回到韶山故园,曾回忆起父亲对自己的教育:“小时候自己打算了一个瓷杯,父亲并没有批评我,反而是向我讲解,一个瓷杯从泥土变成瓷器,需要多少道工序,需要工人流多少汗?”

正是因为如此,毛岸青从小便受到毛主席的教育,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相比较父亲而言,毛岸青对于母亲杨开慧印象是非常深的。从襁褓婴儿,到学走步、学说话,都是在母亲的拉扯下成长的。

毛主席不在的时候,是母亲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为此,他对于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几十年之后,他来到板仓旧居,在签名薄上写下了“杨岸青”三个大字,以此表示自己对母亲的怀念。

对于岸青来说,往事不堪回首。在毛岸青七岁的那年,也就是1930年,杨开慧遭到反动势力的迫害。

母亲的逝世,对于岸青和岸英来说无疑是个打击。然而不管怎样,生活总得继续。岸英当时跟母亲一样都被关入监狱中,随后在我方人士的运作下,成功将其营救出来。

1930年冬,为防止岸青、岸英、岸龙三兄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迫害,为此党组织便将他们转移到上海。

不过这样稳定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叛徒的出卖导致地下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为此兄弟三人便开始流落街头,生活也陷入到困境中。

旧 社会 的上海,各种势力的人盘踞于此,他们三兄弟挣扎在 社会 的底层,不管是在身体还是精神上都受尽了苦头。

毛岸龙则因为生病而不幸逝世,只剩下毛岸英和毛岸青两人相依为命。

为能够生活下去,岸青和岸英只好想尽办法去工作。

某天,毛岸青正在街上卖报,突然便听到远处有人在喊:“赣南残匪已经被剿灭干净了,伪师长毛泽覃已经被击毙……”

毛岸青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便挤过去看,确实在报刊上面看到自己叔叔遇害的消息。

岸青当时很恼火,不知道这个仇如何去报。自己的妈妈、自己的叔叔都被反动派所迫害,为此他便想起妈妈曾教过他写字:打倒帝国主义。

为此毛岸青便将自己的怒火,全部都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上,在电线杆子上写下六个大字。

写完字后,毛岸青准备离开,结果突然遭到国民党反动警察的袭击。正在这种紧急关头,毛岸英赶了过来,将自己的弟弟紧紧地抱住。

不过这时候毛岸青已经昏迷过去,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将岸英和岸青送到一处破庙。尽管毛岸青在哥哥的照料下,身体恢复了过来,但身体却留下了病根,时常头部会隐隐作痛。

不过后来在党组织的努力下,终于寻找到岸英、岸青两兄弟。1937年初,两人便被送到苏联学习和生活。

跟之前在上海的经历相比,在苏联的日子,在岸青和岸英看来是非常美好的。

正是因为有之前在上海的苦难流浪经历,这使得他们非常珍惜在苏联学习的日子。

自从杨开慧牺牲后,毛主席一直打探自己的孩子的下落。毛主席想念自己的孩子,他们何尝又不想念自己的父亲。

想当初,岸青和岸英还在上海的时候,某天岸英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毛主席转移到陕北!岸英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便高兴地对自己的弟弟说道:“别看,国民党在报纸上说得很厉害,实际上爸爸还是安然无恙……”

岸英和岸青在抵达苏联之后,便又和毛主席联络上了。

那时候,岸英和岸青便时常给毛主席写信,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思念。毛主席对于自己的这两个很愧疚,为此只要有时间便会给他们写信,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在毛主席的鼓励下,加上他们自己的努力奋斗,在苏联学习生涯中,成绩非常优秀。在学校毕业之后,毛岸青成功考取了东方大学,继续深造。

1946年,岸英先回国并将自己弟弟的情况带给了父亲。毛主席在得知岸青的情况后,便给他写了一封信:

1947年,毛岸青便选择回国,然后在中宣部从事俄语的翻译工作。对于岸青的翻译水平,也是得到当时工作人员的认可,可以这么说在事业上,岸青起步还是顺利的。

如果说有什么让他比较忧愁的事,那便是爱情了!

其实早在苏联留学期间,也有外国姑娘追求过他,但他不想跟外国人成婚,为此便拒绝了对方。

正当,毛岸青在为爱情发愁时,一段恋情也悄悄向他走来!

邵华是个好姑娘

谈到岸青的恋爱,便不得不提起他哥哥岸英。岸英在回国后,便跟刘思齐结婚,并且得到双方家长的祝福。

对于自己的哥哥,岸青是有很深的兄弟情谊的。岸青的嫂子思齐,有个同母异父的妹妹邵华。

刘思齐和邵华的母亲为张文秋,也是一位老革命工作者。

当初邵华跟随母亲前往苏联时,经过新疆时被反动势力所扣留。1945年6月,在经过我党的努力下,被扣留的革命人士也得到了释放。

张文秋带着女儿在抵达延安后,自然是受到毛主席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刘思齐和毛岸英结婚后,作为妹妹的邵华便时常去找姐姐玩,有时便会遇到毛主席。邵华本人对于文学比较喜欢,在1959年成功考入到北大中文系。

大家也知道,毛主席对于 历史 和文学非常感兴趣,为此有时便会跟邵华进行交流。

某天,毛主席便和刘思齐和邵华谈起《西游记》这本著作,表示他十分欣赏孙悟空敢作敢为,勇斗恶魔的性格。在这次谈话中,毛主席也了解对邵华对于文学有自己的认识,尽管有些不成熟。

但是对邵华的印象,也很好。

正是在这段时期内,毛岸青便也认识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姑娘。邵华经常找自己的姐姐,岸青经常找自己的哥哥,就这样两人便慢慢熟悉起来。

邵华对于毛岸青的印象也是不错 ,她曾这样回忆道:“岸青很了不起,会很多种乐器,我们跟他一起玩时,会感到非常的快乐……”

然而命运就是反复无常,正当一切向好发展时,朝鲜战场传来岸英牺牲的消息。

原本岸青身上就有病根,在听到哥哥牺牲的消息后,给他的精神造成极大的打击。为此1951年,毛主席便将他送到苏联接受治疗。

这是岸青第二次来到苏联,生活环境他也能够适应,但岸青却高兴不起来,一直沉浸在伤痛中。

后来刘思齐在苏联读书时,便时常前往医院看望岸青,并将他的情况告诉毛主席。在得知岸青身体恢复得差不多时,想念儿子的毛主席,便让他先回国疗伤。

在回国后,岸青便被安排在大连疗养。

这时候的岸青年纪已经36岁,在考虑到他的情况后,为此工作人员便给岸青介绍了一位护士,来照顾他的身体。

对于这位护士,他也是有好感的,但不知道父亲的想法是怎样,为此便给父亲写了一封信。毛主席在得知后,在经过询问后便说道:“这个姑娘别谈了,重新找一个合适的吧!”

毛主席的想法:婚姻大事应该水到渠成,而不是靠别人的安排!

不久之后,毛主席前往大连开会便亲自去看望了一下岸青。在谈到恋爱的时候,毛主席也比较关心他的婚姻大事,为此便试探的询问道:“你觉得你嫂嫂的妹妹怎么样?”

岸青在听到父亲的询问后,脸色也是一红。在看到岸青的反应后,毛主席心里也明白了,对于邵华这个孩子,毛主席心里还是认可的。

那么邵华是什么意思呢?感情这种东西,两情相悦无疑是最好的。

对于岸青,邵华内心是不抵触的,她的母亲张文秀对于岸青也是非常的满意。

1960年1月,张文秀曾带着自己的女儿前往大连,去看望岸青。这一次的相见,一方面是探望岸青,另一方面也是为这两个年轻人创造机会。

双方互相有意,一点就破。在经过这次见面后,岸青和邵华的关系也慢慢升温!

毛主席在得知两个人的恋爱情况后,非常的欣慰,也非常的支持。为此便给岸青写了一封信:邵华是个好姑娘!

岸青在读过父亲的信后,内心也是非常的感动。

正是在父亲的帮助下,同年岸青和邵华便在大连市结婚。

婚后幸福生活

在结婚后,两人的生活也非常幸福。两人虽然不是青梅竹马,但也相差不多,互相知根知底。

由于岸青身上有病根,为此在结婚后,邵华便承担起了生活中的重任。不过婚姻中难免会有磕磕绊绊,夫妻二人有时也会吵两句。

不过在毛主席的开导下,两人也慢慢趋于平静,不怎么会争吵。互相体谅,无疑是感情的润滑剂。

正是因为如此,在邵华和岸青几十年的婚姻生涯中,两人携手共渡难关,非常的幸福。

岸青尽管身体有病根,但生活也非常的规律。每天都会拿着一本俄语书籍看,在妻子的帮助下,也翻译出不少著作文章。

除去看书外,岸青每天都会看电视,除去文艺节目外,他最喜欢看的便是课程讲座。有时候,岸青便会对妻子说道:“人还是不能不学习,会落后的……”

那时候岸青和邵华都非常的低调,从不因为是毛主席的亲属而自满。邵华始终都记得,主席对她的教导:要夹着尾巴做人,要做一个普通人,要为人民服务,向群众学习。

对于名利,邵华看得很淡。1979年,第一次机关定职时,邵华被定为副营职,而比她晚入职的一些同事,都定了正营职,在同事看来这是很不可思议的。

不过邵华很淡定,在她看来不管什么职务,只要能为人民服务就行。在职务高低这个问题上,邵华从未抱怨过,也从未寻找过领导。

1970年,邵华和毛岸青的儿子毛新宇出生,这也是毛主席唯一的孙子。

正是因为毛新宇是毛主席唯一的孙子,为此岸青和邵华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经常会给他讲述革命事迹,希望他能够继承父辈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毛岸青和邵华对于儿子的教育曾这样说过:

我们一定要让我们的儿子新宇明白:杜鹃花为何像烈火、像朝霞、像鲜血,为什么这样红,这样鲜艳,无数先烈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才换来无产阶级的红色江山。

正是在父母的教育下,在毛新宇身上一点都看不到高干子弟的身影。

毛新宇曾这样回忆道:“母亲专门带着我两次重走长征路,在路途中给我讲解革命先辈的事迹,让我受益匪浅。”

毛主席逝世后,每逢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纪念日。每当来到这天时,不管全家人在忙什么,都会一起去“毛主席纪念堂”,从不间断。

邵华还多次陪同丈夫岸青回毛主席和杨开慧的家乡,去寻找父母革命的痕迹。每一次前去都有新的体会,对于革命的认识就更加的深刻。

1977年,毛主席逝世后的第一个春天,岸青便带着邵华回到湖南老家。两人走过父母革命的道路,每次都感慨万千,也在警醒着自己:不要走到人民的对立面!

纵观毛岸青的一生,他始终在遵从着父亲的教导。

想当初,毛主席曾对岸青说道:“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那便是可以培养自信;但也有一种坏处,需要警惕:容易自满,不知脚踏实地,这样的话很危险!”

父亲的话,一直都被岸青牢牢记在心中。在妻子眼中,他是体贴的丈夫;在儿子眼中,他是慈祥的爸爸;在孙子眼中,他是个好爷爷;在百姓眼中,他延续了毛家的家风。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百姓在得知他逝世的消息后,数千人自发组织去为岸青送行。


邵华和刘思齐是姐妹?


是同母异父姐妹
邵华,刘思齐的妈妈是张文秋.张文秋:(1903--2002)毛泽东的亲家母,刘思齐、邵华母亲。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学历,1926年入党,1927年与刘谦初结婚。1930年曾与林育南假扮夫妻组织地下机关。1931年加入共产国际情报处佐尔格小组,曾任南方站站长。1937年到延安,后与陈振亚结婚。解放后任盲人福利会总干事。出版有《张文秋回忆录》。
刘谦初:(1897--1931)张文秋的第一任丈夫。刘思齐生父。北京燕京大学学历,曾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山东省委书记。1931年被韩复榘杀害。
1927年4月26日,张文秋与刘谦初结为伉俪。1929年6月,张文秋和刘谦初双双在济南被捕入狱。1931年4月5日清晨,山东军阀韩复榘将刘谦初、邓恩铭、刘小甫等21位的共产党员杀害。34岁的刘谦初没有机会看上女儿一眼就离开了张文秋和刘思齐。
陈振亚:(1903--1941)张文秋第二任丈夫。邵华生父。曾随黄公略参加平江起义,同时入党,任红五军连长。后与李聚奎等随黄公略组建红六军,后在战斗中受伤,左腿截肢。未参加长征。抗战开始后一条腿千里迢迢奔赴延安,参加抗大。毕业后任115师留守处政治部主任。经林伯渠介绍,与张文秋结婚。
1938年秋天,张文秋又生下一个女儿,随母姓,取名张少华,后来又叫邵华。

毛岸英牺牲2年后


1938年,一出名为《弃儿》的话剧在延安中央党校的礼堂里上演,舞台上,一个小小的人儿顶着寒风,凄凄奔走,嘴里不断地喊着妈妈的场景让当时坐于台下的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们深受感动。

这个小弃儿的扮演者就是当时年仅八岁的刘思齐(又改名刘松林)。

表演结束后,毛主席招手将小演员叫到了身边,一问之下,才知道,小姑娘是烈士刘谦初的遗孤,母亲是同为革命党人的张文秋女士。

当年,刘谦初和张文秋在进行革命工作时双双被捕,两人被捕时,刘思齐还在母亲张文秋的肚子里。

后来,刘谦初被敌人杀害,而张文秋被营救出狱后不到一个月,刘思齐就呱呱坠地,张文秋一边抚养刘思齐,一边继续着地下革命事业,而小思齐之所以能将《弃儿》演得入木三分,不仅因为她热爱唱歌跳舞,更因为年幼的她也曾经历过相似的遭遇。

“我做你干爸爸,你做我干女儿好吗?”

将烈士后代好好培养长大其实不仅仅是作为母亲张文秋的责任,也是中共党员们共同的责任!小思齐就这样成为了毛主席的干女儿。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的刘思齐还没有遇上毛岸英,1922年出生的毛岸英在1936年就被送往苏联学习,因此两人幼时并不曾见过。

而从1938年到1946年,刘思齐经历了继父陈振亚遇害,张文秋也再次被捕入狱,刘思齐也随母亲被关入监狱,这一次,她和母亲在监狱中度过了六年春秋。

1946年6月,在中共代表与国民党谈判及多方努力下,包括张文秋等在内的一百三十多位革命工作者被营救出狱,之后,他们在武装力量的护送下,再次抵达延安,阔别八年,毛主席再一次见到了干女儿刘思齐。

“明天到我家里来玩啊!”

如同多年前一样,作为干爸爸的毛主席再次热情邀请刘思齐到家里玩儿就是这一次的做客,刘思齐与毛岸英相遇了。

彼时,毛岸英是远赴苏联留学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而刘思齐是刚在狱中度过六年光阴的懵懂少女,但命运就是如此奇特,两人之间不仅没有沟通上的障碍,还相处的很融洽。

想起曾经许下的要好好照顾烈士遗孤的诺言,又看到眼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和自家儿子,毛主席忽然想起,刘思齐被关押了六年,六年来文化学习方面都已经被耽误了,于是,一翻沟通后,将刘思齐送到了大学就读中文系。

青春蒙昧之时,最易让年轻男女产生好感,毛岸英与刘思齐也是如此,他们之间的交往,不仅有“兄妹”之间的包容,更有些许还未被挑明的互生情愫。

但年长的男士觉得,少女尚且年幼,自己应该多多去帮助她,让她成为更好的自己,于是,对于刘思齐身上的一些缺点,毛岸英总是不避讳的指出,提醒刘思齐改正。

于情窦初开时遇见你大约就是刘思齐当时的写照,她对这位“大哥”心有爱慕,可任哪一个年轻的姑娘,大概都不会希望自己的缺点暴露于心慕对向的眼前,还总被其“教导”,于是,矛盾也就产生了……

“您儿子和您干女儿有个矛盾,能不能调和一下?”

“我与思齐的父亲在大革命时期就是无话不谈的同志,小辈之间有什么矛盾要解决,就让他们好好交交心吧!”

这是刘少奇与毛主席的一次谈话,这次谈话,无关当局,无关战争,仅关于对后辈的关心,这场谈话让刘少奇知道,毛主席其实并不反对毛岸英与刘思齐两人相爱。

刘少奇私下里找了毛岸英,点破了年轻男女的那点心思,同时还教导毛岸英,既然喜欢人家,那么就要直说,好好和刘思齐谈一谈,否则,怕是两人只能如刘思齐赌气时说的那样——永远只能是“兄妹”关系!

“我想要和刘思齐同志结婚!”

这是和刘思齐确定关系后毛岸英向父亲提出的请求,但是这个请求被毛主席驳回了,理由有三:

其一,二人相处的时间还不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磨合,因为虽然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是算流氓,但婚姻与恋爱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才开始恋爱就着急忙慌的步入婚姻殿堂,是不明智的决定;

其二,当时的毛岸英虽然已经25岁,但是刘思齐只有17岁,解放区的婚姻法规定,女性年满十八周岁才能结婚;

其三,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时时局不稳,以胡宗南为首的国民党军队企图消灭陕北解放区,其中攻占延安更是胡宗南最为明确的目标,当时,延安是我党的“星火之地”,也是解放军的大后方,如果延安被占领,对于我党和解放军可谓是沉重的打击。

所以,在毛主席看来,这时候提出与刘思齐成婚的毛岸英就是在“搞事情”,大环境如此恶劣,国尚且顾不过来,作为大好男儿的毛岸英怎么都不该耽误于儿女私情才是。

所以,毛主席表示:等战役结束了,腾出手来,再提你们小儿女结婚的事儿。

但是初识情滋味的年轻小伙子哪里等得住,此时的毛岸英与许多普通小伙子一样,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捧到心爱的姑娘跟前,任卿取予!

毛岸英认为,自己只是想让刘思齐做自己的妻子,让两人的关系更名正言顺,怎么就和时局政事扯上关系了?!于是,也不愿退让,坚持要求尽快与刘思齐结婚。

为人父母的,总是拗不过孩子!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普通人家,即便是伟岸的毛主席,也同样拗不过毛岸英的软磨硬泡,在毛岸英递交保证书并“装病”一场后,毛主席的态度最终还是软化了。

“你就网开一面,不要把岸英逼上绝路喽!”

这是了解过事情始末后的周恩来夫妇等人劝说毛主席的话,为了毛岸英,也为了战友们一句句的劝说,这位一生坚持原则并引领着中国人民走向光明的毛主席最终还是无奈的为毛岸英开了“绿灯”。

但是,即便同意了毛岸英与刘思齐的婚事,毛主席还是很坚定地拥护法律的权威,他要求毛岸英必须等到刘思齐年满十八周岁才能举办婚礼,对此,毛岸英也没有表示异议。

因为工作与种种原因,两人的婚事还没等来,就先等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也终于腾出手来给儿子操持婚礼。

这时,毛岸英已经快年满二十七周岁,而刘思齐也早在半年多前,年满十八,10月15日,在长辈们的祝福下,两人迎来了新婚之礼。

“为岸英与思齐的幸福,也为你的 健康 干杯!”

这是毛主席在两人婚礼上对“亲家母”张文秋说的话,这时的毛主席退去了“领导人”的身份,仅仅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在对一对新人和亲家母进行祝愿。

而嫁女的张文秋,似乎还未从女儿嫁人的恍惚中走出来,一时间,不知用什么话来同毛主席交谈,直至收到了周恩来的提醒,她才回过神来。

“谢谢您百忙中为孩子们的婚事操心,思齐年幼,不懂事,希望主席多加批评指教!”

婚礼过后,毛岸英与刘思齐过得相当甜密,新中国建立了,毛主席及中央领导班子开始更多的着手于新中国的建设,同样,为了祖国的建设,毛岸英也响应了“到人民群众中去”的号召, 成为了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部副书记。

当时,党中央对国家的发展规划是: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恢复生产, 1950年到1951年,国家预算中的军费支出需从占比43%降到30%,另外的70%国家预算将全部投入到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和改善人民生活中去。

而毛岸英也同样有着自己的人生计划,他原打算,在北京机器总厂干上几年,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但可惜的事,无论是国家的建设计划,还是毛岸英的人生计划都在1950年6月被彻底打破,当时,朝鲜爆发了南北内战,很快,美国也加入了这场原本属于朝鲜人民的内部战争。

当时美国不仅派遣远东军协助韩国作战,更派遣舰队驶入台湾海峡游弋,这一举动,不仅威胁到了新中国的安全,更是阻碍了我国对台湾的解放计划。

于是,当年7月,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国抗美援朝的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同年9月30日,周恩来发表了“不容忍外国侵略”的言论,10月1日,美国籍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隔空回应:

“在 历史 上,鸭绿江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麦克阿瑟的回应可谓相当嚣张,因为他不仅没有把中国的表态当一回事,更是暗搓搓的表示:我们不仅要攻占朝鲜,还会跨过鸭绿江……

美帝亡我中华之心不死——这是国人知道麦克阿瑟讲话时的第一反应,于是,在10月8日,朝鲜求援的消息抵达时,党中央当即决定响应朝鲜求援,并紧张组织志愿部队。

“你要到哪里去?”

“有个地方叫朝鲜半岛,你知不知道?”

这是毛岸英与刘思齐的最后一次对话,对话中,毛岸英没有告诉刘思齐自己将以翻译与机要秘书的身份前往朝鲜,反而哄着刘思齐,说他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出差,并且去的地方过于偏远,也许通信也会很困难。

年轻的刘思齐相信了,接受了毛岸英在自己阑尾炎住院期间、甚至是她们的结婚一周年纪念日当天离开,也接受了毛岸英将去进行一趟她不知目的地,也不知归期的“出差”。

10月19日,彭德怀元帅率领着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毛岸英跟随在侧;

10月23日,志愿军部队抵达朝鲜战场;

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入朝第一场战役,初步稳定战局;

10月25日到11月25日,中国志愿军成为美国联合国军的主要轰炸目标,

11月25日清晨,美空军再次对中国志愿军总部进行突袭轰炸,当时毛岸英还在岗位上处理电报,当警卫员发觉情况不对时,强行将其拉入防空洞才躲过了这次轰炸。

轰炸过后,毛岸英与战友再次从防空洞回到作战室,继续电报处理工作,不曾想,这次美军轰炸机杀了个回马枪!

这次,美空军用了汽油弹,中国志愿军总部在还来不及反应之时便已经火光冲天,毛岸英在这场空袭中牺牲,遗体被烈火烧焦。

“主席……”

“战争嘛……总会有牺牲……”

毛岸英牺牲一个月后,机要秘书向毛主席递上简短的电报时欲言又止,甚至连声音都放得比平常更轻,但是,这份电报由彭德怀司令亲自拟发的战报却不得不交给毛主席,即便……站报上传回的是会让毛主席心痛的消息。

毛主席沉默地看完了战报,无论于国于家,毛主席对于这份电报只能表示接受,甚至,从接到毛岸英死讯到恢复成那个果敢的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只给了自己三,四分钟的时间。

接受不代表不心痛,毛主席甚至用余生的时间来将丧子之痛埋在心底,这是何等压抑啊。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是当彭德怀问毛主席,是否将毛岸英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时毛主席的批复,因为这一句批复,毛岸英与很多抗美援朝英烈一样,葬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思齐还年少,与岸英感情很深,岸英牺牲的消息就先瞒着她吧……”

这是继毛岸英遗体不归国之后毛主席的又一决定,周围的人包括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在内,都统一口径,未曾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告诉刘思齐。

年轻的刘思齐也没有想过还算新婚的丈夫已经牺牲,只是不经意间总会想,什么时候才能收到丈夫的来信呢?

刘思齐这一等就是将近三年,这三年里,刘思齐谨记着毛岸英离开时的嘱托:

多去看望毛主席;一定要坚持完成学业;拜托岳母张文秋多看顾弟弟毛岸青。但是毛岸英的杳无音信和周围人的避而不谈终究还是让刘思齐发觉了不对。

“爸爸,我已经两年八个月又十八天没收到岸英的来信了……”

当刘思齐看到毛主席手里那张毛岸英身穿朝鲜志人民军服的照片时,刘思齐终于明白告别那日毛岸英为何会提起朝鲜,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会说通信不方便,因为,他去的是战场,战场上,更多的是国与天下,哪有那么多家长里短、儿女情长。

可是,朝鲜战争已经结束,志愿军也已经归国,毛岸英却没能再次出现在自己的眼前,这一切的一切,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毛岸英牺牲在了朝鲜。

面对刘思齐悲伤的、甚至不忍询问的话,毛主席最终不忍心继续瞒着刘思齐,只能沉痛的告诉她:她的丈夫毛岸英在1950年11月25日就已经牺牲在了朝鲜战场。

为了宽慰刘思齐,毛主席还用自己与杨开慧生死两隔以及自己的弟妹等人也在革命过程中牺牲的事情对其进行劝导。

但于刘思齐而言,毛岸英是她的情窦初开,更是她的倾心以待,便是有那么多革命先驱的例子在前,也抹不平毛岸英牺牲对她带来的伤痛,因为她远没有那么坚强……

为了转移刘思齐的生活重心,毛主席选择将刘思齐送到了苏联留学,或许去苏联进修,将心神沉浸到学习中,刘思齐能够更快的熬过失去毛岸英带来的打击。

同时,也可以去看看毛岸英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的地方,踏过毛岸英走过的路,刘思齐会更明白毛岸英的选择。

刘思齐在莫斯科大学的数学系进修两年后归国,这次回来,她的精神状态已经比刚知道毛岸英牺牲时好了很多。

1958年冬,中国赴朝鲜的最后一批志愿军也成功凯旋,毛主席也开始为这个年轻的长媳做打算,毕竟,1958年的刘思齐也不过是个27岁的女青年,芳华正好。

“思齐,爸爸给你找个对象吧!”

听闻毛主席让自己再找一个丈夫的打算,刘思齐哭得很伤心,但是,她也知道,在忙于国家大事之余,毛主席还能抽空关心她的个人生活是多么难得。

可是……作为妻子,她没能陪伴毛岸英战斗是失职,没能见到毛岸英最后一面是失职,未曾给毛岸英的坟头添一抔黄土,上一柱清香更是失职,这样的自己,又何谈所谓改嫁呢?

“姐姐想要到朝鲜去,去给岸英哥哥扫墓,她说,若没能祭奠过岸英哥哥,她不愿改嫁……”

邵华将姐姐的心思告知毛主席,毛主席也才发觉,虽然时间过去八年,但是长媳的心中依然还有执念,其实毛主席本人又何尝不想亲赴朝鲜,去祭奠自己曾寄予厚望的长子呢?

可是,作为国家的领导人,他不能去,但是若刘思齐以个人的名义赴朝鲜扫墓却是没多大关系的,只不过,刘思齐得悄悄地去,不能惊动政界人物,也不能见报。

刘思齐只是想去给丈夫扫墓而已,对于毛主席“悄悄地”这个要求自然满口答应。

1959年春,在邵华陪同下的刘思齐低调地抵达了中国驻朝大使馆,又在大使馆的安排下,到达朝鲜桧仓郡,在那里,刘思齐见到了一个圆形的白色坟包,坟包里埋葬的就是她的丈夫毛岸英。

“我来看你了,代表父亲来看你来了,这么多年才来,我来晚了……”

抚摸着刻了毛岸英名字的那块墓碑,刘思齐痛哭失声,八年多了,她终于可以以一个妻子的身份来“看望”她的丈夫。

只是她的字字泣血,也只能在丈夫的墓前晕染出很小很小的一片水渍,并且,就如毛岸英会在记忆中渐渐被冲淡一样,这一小片泪渍也终究会蒸发。

1962年,这是毛岸英牺牲后的第十二个年头,十二年,子丑寅卯,中国的十二生肖跑了一个轮回,而刘思齐也在毛主席的牵线搭桥下,与曾在莫斯科留学时就见过的杨茂之成婚。

当时的杨茂之已经是中国空军学院的强击机教研室副师级教员,以当时中国的情况,说杨茂之是“国宝”也一点儿不为过。

“女儿,你要听劝,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

这是毛主席写给刘思齐的信,信中他再次苦口婆心的劝说刘思齐再婚,不要因为沉湎于过去而耽误了未来,毕竟,年轻人的未来还很长。

刘思齐这一次听劝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刘思齐与杨茂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们的婚姻得到了毛主席的祝福。

并且,毛主席还提笔写了两幅字给两人作为纪念,还给刘思齐送去三百元人民币的“添妆”。

与杨茂之成婚后,刘思齐也认真经营起了新的人生,甚至为了与过去告别,她还给自己改名为刘松林,因为毛岸英牺牲的地方,处处苍松翠柏,而她,将带着毛岸英那一份儿,一起活下去。

此后,刘思齐被分配进了国家军科院工作,并安稳地工作到退休。

刘思齐一生中生育了四个孩子,孩子们的父亲是杨茂之,但为了怀念毛岸英,在丈夫杨茂之的应允下,她给长子取名杨小英。

此外,她还一直惦记着毛岸英当年的嘱托——多去看看父亲,所以,刘思齐在与杨茂之结婚后,不仅自己去看望毛主席,更会带上杨茂之。

后来,还会带上孩子们,她会让孩子们叫毛主席爷爷而不是外公,大概,这也是刘思齐这个曾经的长媳对毛主席丧子之痛的另一种抚慰。

“岸英,你不在了,我带着丈夫孩子,将你该给父亲的那份孝敬,一并做了,远在异国他乡,你且安息……”

大抵,这就是刘思齐当时的内心写照吧!

刘思齐的生父和继父均被军阀杀害吗


刚刚去世的刘思齐,她以毛主席的儿媳、毛岸英的妻子的身份而闻名于世。但是,她还有一个身份却鲜为人知,那就是,她是革命先烈的遗孤。

刘思齐的生父刘谦初,1897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刘家庄。

1913年春,16岁的刘谦初考入平度知务中学。1916年春,他联合13名同学,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第三支队炮兵团,以满腔热血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因作战英勇,被授予“山东三支队义勇奖牌”。

1918年,退出军队的刘谦初以优异成绩考入齐鲁大学预科。五四运动爆发后,济南多所学校的学生联合组织游行示威。刘谦初因积极参与街头演讲、分发传单、宣传爱国思想,被山东反动当局勒令退学。

1922年,刘谦初被保送入北京燕京大学学习。他发起创立了《燕大周刊》,并与革命先驱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刘谦初首倡成立“燕大沪案后援会”,被选为燕大学生运动负责人之一。

1926年,刘谦初再度投笔从戎,来到武汉参加北伐军,在第十一军政治部宣传科 社会 股任股长,并兼任政治部理论刊物《血路》的副主编。

在北伐途中,刘谦初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在大革命风云中脱颖而出的毛泽东相识。他十分敬佩毛泽东的胆识和才干,两位青年才俊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27年2月的一天,刘谦初应邀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作关于政治形势的演讲。他气宇轩昂、辩才滔滔,深深吸引了坐在台下的一位女子——时任中共京山县委副书记、24岁的张文秋。

张文秋,1903年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孙桥镇青树岭村张家湾一个大户人家。少年时在孙桥、天门等地读书。1917年,她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

彼时,陈潭秋在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教自然科学和 社会 科学,董必武教国文和 历史 。这两位大名鼎鼎的革命者,是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者。在这两位老师启发教育下,张文秋开始投身革命。

张文秋这次来武汉,是专程购买枪支的,抽空来校内拜访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负责人恽代英,碰巧就听到刘谦初的精彩演讲。

在恽代英的介绍下,张文秋结识了刘谦初,并很快堕入爱河,没过多久就喜结连理。

1927年4月4日,毛泽东主持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开学典礼,新婚不久的刘谦初与张文秋应邀参加。他们亲耳聆听了毛泽东所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刘谦初与张文秋还来到武昌都府堤41号,拜访居住在这里的毛泽东一家。毛泽东和杨开慧热情地招待了他们。时年5岁的毛岸英和3岁的毛岸青,学着妈妈的样子,伸着小手抓红枣、花生,想送给客人,不料撒到地上,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当毛泽东听说刘谦初与张文秋刚刚燕尔新婚,便幽默地说:

在座的杨开慧、刘谦初和张文秋,谁也没有想到,毛泽东看似玩笑的一句话,几十年后,竟然变成事实。

1927年7月,刘谦初告别新婚妻子,赴中共江苏省委工作。这个月中旬,汪精卫叛变革命,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京山县城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张文秋在暗道夹壁里躲了三天两夜后,伪装成死人,躺在棺材里被抬出京山城外,才成功脱险。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刘谦初奉命参加南昌起义,因在九江受阻,只好撤回武汉又转赴上海。

1928年夏,刘谦初出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29年4月,刘谦初回到齐鲁大地,重新组建中共山东省委,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

张文秋京山脱险后,于1927年9月25日,与几位革命同志前往河南省驻马店,组织发动群众,成功地举行了一次武装暴动。

1928年夏,张文秋被派往湖北省委秘书处作机要秘书。12月,她抵达上海,找到了中共中央。

1929年3月,张文秋在上海大马路参加“三八”国际妇女节游行示威时,恰好被刘谦初的好友发现。从此,失去联系达两年之久的一对革命夫妻,终于恢复了联络。

1929年6月,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张文秋化名“陈孟君”来到济南,担任省委执行委员兼妇工部长,与丈夫刘谦初并肩战斗。他们深入民众指导工农运动,指导建立基层党组织,使山东党组织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1929年7月2日,因叛徒出卖,刚刚组建的山东省委遭严重破坏,张文秋被捕。8月6日,刘谦初经青岛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时,也不幸被捕入狱。

在狱中,刘谦初和张文秋受尽严刑拷打,遍体鳞伤,但他们始终坚贞不屈。

刘谦初以惊人的毅力,在阴暗的光线下,翻译了《反杜林论》。他组织狱中同志学习马列著作,把“监狱当学校,法庭变讲坛”。他参与领导绝食、越狱斗争,并通过巧妙的秘密方式,写信给党中央和山东省委,汇报狱中斗争情况。

1930年1月,已有7个月身孕的张文秋,经党组织营救获释。离开监狱前,在张文秋苦苦哀求下,监狱长才勉强同意她与丈夫刘谦初见最后一面。

在昏暗的牢房里,刘谦初手腕戴着铁链的双手,和张文秋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一刻,张文秋痛哭失声。

离别前,张文秋让丈夫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取个名字。刘谦初深情地望着妻子隆起的腹部,说:

张文秋诀别了丈夫,来到上海。1930年3月2日,刘思齐在上海呱呱落地。

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时,背叛冯玉祥、投靠蒋介石的韩复榘,被蒋介石任命为“讨逆军”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率部开赴山东,于9月在济南任山东省主席,开始了他对山东长达八年的反动统治。

1931年,为了向蒋介石效忠邀功,韩复榘决定处决刘谦初、邓恩铭等共产党人。

4月5日,刘谦初戴着沉重的镣铐,高唱着《国际歌》,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与邓恩铭、吴丽实、雷晋笙等22名共产党员在济南纬八路一起英勇就义。

刘谦初壮烈牺牲时,年仅34岁!

丈夫牺牲后,张文秋先后在上海共产国际远东第四局、中共江苏省委秘书处、中共中央南方局中央联络部情报处,从事隐蔽战线的工作。

1937年9月,张文秋携带7岁的刘思齐,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这里,她与湖南籍老红军陈振亚结为夫妻。

刘思齐的继父陈振亚,也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英雄人物。

1898年,陈振亚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磨市区黄龙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时到一个地主家当了牧童。缺食少衣、受苦受累的生活,磨练造就了陈振亚坚强的品质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16岁时,陈振亚经在铁匠铺做工的哥哥介绍,到一家制锡作坊当学徒。在这里,他深刻体验了工人的痛苦 。他发奋自学文化, 探索 人生出路。

1926年5月,广东北伐军经过湖南,已具有革命意识的陈振亚,毅然报名投奔国民革命军,参加了黄公略率领的部队。因他作战勇敢,一路被提升为班长、排长、连长。

1928年,经黄公略介绍,陈振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人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平江起义。陈振亚参加了这次起义,他指挥的连队作战勇敢顽强。

1928年8月,彭德怀等人将平江起义后的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并率领红五军向毛泽东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挺进。12月11日,红五军终于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在江西宁冈胜利会师。陈振亚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毛泽东。

1930年1月18日,红六军成立,陈振亚作为高级干部被调到红六军。5月,红六军改为红三军,从此,陈振亚在毛泽东、朱德的直接指挥下作战。

1930年8月,陈振亚在进军万载的战斗中左腿负重伤,从此,他在湘鄂赣军区医院接受了近三年的治疗。

1933年1月,陈振亚担任湘鄂赣军区医院政委。后又转湘赣医院治疗。由于伤势过重,医生只好将其左腿截肢。

1934年3月,湘赣军区政治部任命陈任湘赣医院政治处主任。他一面治疗,一面带病工作。这个时期,苏区的粮食、药品和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困难,医院里的伤病员一天只能喝上两次少量的稀粥。陈振亚带领同志们一面筹粮食,解决吃饭问题;一面想方设法找药品,采中药,为伤病员进行治疗。

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陈振亚还创办医院职工政治训练班。白天,他伏在床上写教材,架着双拐去上课;深夜,他认真批改学员们的作业。

1934年秋,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敌人放火烧山,陈振亚行动不便,被敌人所俘。他机智地说自己是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士兵。敌人见他是身体残疾,便信以为真,将他辗转押回石门原籍。经亲友保释,他才得以出狱。

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后,陈振亚的家乡陷于白色恐怖之中。他冒着极大危险,把周围的群众组织起来,成立秘密的农民协会,并在农协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支部,建立游击队,领导农民与土豪劣绅进行各种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5年9月,红二、六军团集结于石门西北地区休整扩军,陈振亚秘密到红六军团,汇报了被俘过程及组织秘密党支部的情况。部队领导人给予他很高评价。

陈振亚动员自己发展的党员和游击队,集体参加了红军。他本想自己也跟随队伍北上抗日,但因腿部残疾,不便跟随队伍长途行军作战;又因为他在当地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便于开展工作。于是贺龙与关向应同他谈话,劝他暂时留下来坚持地下斗争,在原地进行建党扩军工作。陈振亚接受了这一决定。

直到1936年7月,陈振亚接到中央军委调令和关向应的来信,他才用双拐支撑着一条腿,千里跋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于1937年到达延安,回到了党中央的怀抱。

1937年冬天,陈振亚与张文秋结婚时,老首长彭德怀很关心他,特地批给他60块银元作为婚后生活费。彭德怀还为他们送来一副新婚对联。

彭德怀用湖南话对陈振亚说:“你这条‘老光棍’,总算是有个家了,也了却我一桩心事。祝你们白头偕老,革命到底!”

彭德怀还把刘思齐拉到怀里,对陈振亚说:

从此,刘思齐叫陈振亚为“爸爸”。

1938年春节期间,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来到延安党校礼堂,观看话剧《弃儿》。当演到一对革命者被国民党军警逮捕时,剧情达到了高潮:寒风中,一位七八岁的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在惨淡昏暗的街头边奔跑边哭喊:“妈妈,妈妈!……”

小演员演得惟妙惟肖,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在场观看的中央领导都被深深地打动了。

话剧结束后,毛主席派人把小演员叫到身边来,抚摸着她的头,亲切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你的爸爸妈妈是谁呀?”

小演员回答道:“我叫刘思齐。”然后朝人群中一指说:“那就是我的爸爸妈妈。”

毛主席回头望了望,张文秋和陈振亚赶紧走到他的身边。毛主席问陈振亚:“这是你的孩子吗?”

陈振亚赶紧回答:“报告主席,这是张文秋和烈士刘谦初的女儿,我只是她的继父。”

当毛主席听到刘思齐是自己早期的战友刘谦初的女儿后,神情严肃,继而动情地说:

说着,毛主席抱起时年8岁的刘思齐,风趣地说:“我做你的干爸爸,你做我的干女儿,就这样一言为定了。”

从此,刘思齐经常去“干爸爸”毛主席的窑洞里玩耍。

1938年10月,张文秋生下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陈振亚和张文秋经商议,一改传统习惯,让女儿随母姓张,取名“少华”,后来改名“邵华”。

1939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派一批荣誉高级干部去苏联治疗养伤。陈振亚也在这批干部之中,他准备到苏联安装假肢。为了照顾他的生活,张文秋也带着刘思齐、邵华,与丈夫同行。

然而,当一行人途经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市)时,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扣留了。陈振亚与陈潭秋、毛主席的二弟毛泽民等共产党人,被软禁在一起。

新疆军阀盛世才被人们称为“新疆王”,他是一个机会主义者,惯于采取两面手段。他为了自己的私利投靠外国势力、出卖国家利益,独吞大量新疆财富。他排除异己、滥施酷刑、大搞牢狱、实施特务统治,据统计他统治新疆时期有10万多人被罗织入狱,其中5万人惨遭杀害。

1941年,德国法西斯发动了侵苏战争,中国国内处于艰苦的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新的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面对这种形势,两面三刀的盛世才更加动摇。新疆形势日趋恶化。

陈潭秋领导在新疆的全体党员干部,本着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原则,对盛世才的种种倒行逆施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陈振亚积极勇敢地参加了一系列尖锐斗争,被推选为党支部宣传委员兼小组长。

1941年5月中旬,陈振亚与一些同志以郊游为名,到迪化郊区水磨沟聚会,商讨应付国民党顽固派的对策。

陈振亚在一座小桥上刚刚坐下,谁料这座年久失修的小桥突然坍塌了下去,陈振亚落入河水之中,并被砸伤。随行的同志们急忙把他抢救起来,送进了迪化南关医院。

在南关医院,在张文秋的精心护理下,陈振亚很快恢复 健康 。6月13日,陈振亚正准备出院时,盛世才竟然密令白俄医生,谎称陈已痊愈,不用陪护,先将张文秋强行赶出医院。随后,白俄医生又按丧心病狂的盛世才的授意,给陈振亚注射了毒剂,将他暗杀于病榻之上。

陈振亚等被盛世才杀害之后,张文秋与女儿刘思齐、邵华被关进监狱长达4年之久。在此期间,中共中央与国民党当局反复谈判和交涉,竭力营救被监禁在迪化的中共党员及其家属、子女。

1946年4月4日,素有“和平将军”之称的张治中兼任新疆省主席。经他努力,中共党员及其家属、子女终于获准无罪释放,返回延安。

1946年6月10日,对刘思齐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经过精心准备,刘思齐和妈妈张文秋、妹妹邵华,及叔叔、阿姨、小伙伴们,分乘10辆大卡车向着延安进发。

卡车穿戈壁,过火洲,闯关卡,历经坎坷,终于在7月11日抵达革命圣地延安,回到了党的怀抱。

7月12日上午,毛主席亲自来看望从新疆归来的全体人员。当他走到张文秋面前时,停下了脚步,说:

“你回来了,好不容易呀!思齐呢?怎么没有见到她?”

张文秋就把站在她身后的刘思齐拉到毛主席面前。毛主席拉着思齐的手,高兴地说:“七八年不见面,你长成大人了,我都认不出来你啦!你还是我的干女儿呢,记得吗?”

刘思齐羞涩而激动地点点头。

几十年后,刘思齐回忆道:

但这次从新疆回来的见面,是经历了生死考验后的相逢,让刘思齐铭记在心,她回忆道:

回到“干爸爸”毛主席身边的刘思齐,此后的历程,人们是耳熟能详的。

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与刘思齐相识。1948年,他们在西柏坡确立恋爱关系。

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与刘思齐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的西房里举行了婚礼。而此时,刘思齐的生父刘谦初牺牲已经整整18年了!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岸英主动请缨,加入志愿军,入朝抗美,于1950年11月25日壮烈牺牲。

1961年,张文秋与陈振亚生育的女儿,也就是刘思齐的同母异父妹妹邵华,与毛岸英的弟弟毛岸青结为伉俪。而此时,邵华的生父陈振亚牺牲已经整整20年了!

毛主席1927年对张文秋所说的“对亲家”的那句话,也竟然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佳话!

以上就是关于刘思齐简介 邵华,毛岸英牺牲2年后刘思齐改嫁生育四个子女长子取名杨小英的全部内容,以及刘思齐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