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
抗日战争开始后,1937年7月下旬第38军赵寿山的第17师、第177师的529旅(旅长许权中)、教导团(团长李振西)开赴前线,参加了保定、娘子关、忻口诸战役。其中,第17师与教导团在娘子关战役中,与敌血战九昼夜,予敌以重大杀伤,教导团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全团伤亡官兵1800多人。529旅在忻口战役正面防守14天,全旅3000多人,伤亡2000多人,其中以共产党员阎揆要为团长的1057团原有200多名共产党员,忻口战役后就只剩下60多名党员了。
1938年7月,38军扩编为第31军团。11月,第31军团又改编为第4集团军,孙蔚如任总司令。下辖第38军和第96军。第38军军长赵寿山,下辖第17师和第55师。第96军军长李兴中,下辖第177师和新编第14师。
1938年7月,孙蔚如部全部开赴晋南中条山抗日前线。这支军队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11次大扫荡,其中,以“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最为惨烈悲壮!血战永济中,17师补充团102团团副杨法震、教导团团副魏鸿纪牺牲,教导团三营营长张希文和该营全部殉国。“六六战役”中,177师新兵团有800多名壮士因弹尽粮绝,被日军逼上黄河崖边,高呼口号,集体跳崖,全部壮烈牺牲,无一人投降被俘,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吞山河的生命绝唱。第4集团军有2.1万人牺牲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而日军也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入西北。
1940年8月,第4集团军为策应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派出部队在同蒲铁路南段沿线,深入敌后破坏铁路公路。部队出击在安邑、运城、闻喜、夏县一带,先后数十次,打得敌人缩守据点,不敢妄动。
1940年10月,第4集团军离开中条山,调防河南,守备巩县、汜水、荥阳、广武百余里防线。10月2日,黄河北岸日军强渡黄河,进占郑州,第4集团军在荥阳、广武地区与敌展开鏖战,配合友军收复了郑州。在3个月的广武战役中,第17师担任主要作战任务,全师伤亡官兵2280余名。其中102团损失了1个营, 有些连队仅余二三十人,但部队士气依然如故。
1944年4月中旬,日军发动河南战役。第4集团军在巩县以东奋勇阻击,530团坚守虎牢关据点7昼夜。虎牢关之役共毙伤日军2500余名,177师伤亡400余官兵。另外在登汜和韩城镇两次大战中,均予日军以重创。1945年5月,在豫西战役中,96军与日军血战官道口,在交战中,共产党员连长张国华指挥全连向山头冲击,身负重伤,排长余得水带领全排战士与敌冲杀,不幸阵亡,但终将日军击退,保障了关中的安全。
日本投降时,孙蔚如任武汉战区总受降官。在19天中,他负责解除日军武装21万人,接受工厂、仓库等300余所,遣编伪军3个军9万余人。 第27路军于1937年9月改称第98军,编入第14集团军。1939年10月,原169师师长武士敏接任军长。此后冯钦哉升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第98军被改为第2战区东路军(东路军总指挥为朱德)直辖,驻防于中条山。
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密令其部队消灭山西新军,还派人“拉拢”武士敏夹击山西新军,被武士敏“义正辞严”地拒绝了。他表示坚决与八路军合作,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共同抗日,不把日军赶出中国决不罢休。
1939年下半年,由于日军的残酷进攻和国民党内“投降妥协空气”的影响,国民党朱怀冰等部队都离开了艰苦的山西根据地,而武士敏则坚决与中共合作,在官兵中经常宣传“抗日高于一切,坚持抗战到底”的道理。在武士敏的领导下,98军与八路军密切配合,打退了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多次猖狂进攻,坚持了山西的抗日战争,为稳定全国抗日战争的局势,支持正面战场作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1年5月,日军集结临汾、长治、晋城10万多人向中条山进攻。国民党驻守中条山的部队约20万人。由于无充分准备,庞大的后勤机关不能疏散,部队无法展开战斗,结果受到严重损失,国民党2万多人“投降”,4万多人被俘,1万多人牺牲,其余10万多则奉命退过黄河,唯武士敏率领的第98军转战各地,坚决与八路军一起在山西抗击日军。日军多次派人劝武士敏投降,但均遭拒绝。一次,日军派一个认识武士敏的叛徒来劝降,武士敏大怒:“我是一个军人,我应该死在抗日的战场!”遂将叛徒扣压。9月下旬,日军集中主力3万余人,将98军合围在沁水县东峪、西峪。武士敏临危不惧,亲临马头山前线,指挥部队顽强抵抗,浴血奋战,并多次组织突围,终因敌人封锁严密,受到严重挫折。在突围中,武士敏被敌人子弹击中下腭时,他高呼:“拼到底,不成功,便成仁!”尔后壮烈牺牲,时年49岁。
武士敏殉国后,国民党军委会调黄埔一期生刘希程继任该军军长。98军此后在蒋介石的改造下,逐步演变为国民党中央军嫡系部队。1944年98军被裁撤,所部整编为169师,被调往西南地区,归入远征军,驻守滇西。冯钦哉部的历史至此结束。 抗战爆发后,王劲哉率独立第20旅开赴中条山,和日军共进行了大小战役20余次,王劲哉逢战必身先士卒、赤膊上阵,斩敌首百余。不久,独立第20旅被扩编为新编第35师和独立第20旅,王劲哉任新编第35师师长兼开封警备司令,编入汤恩伯的第20军团;20旅由蒋介石的嫡系将领钟松任旅长,划入第9集团军参加了淞沪会战,该部从此成为国民党中央军嫡系部队。
在1938年春天的徐州会战中,王劲哉率数千将士,驰援台儿庄外围的曹州,阻击追杀李宗仁部的日军,终使李宗仁将军安全脱险。王劲哉因功被授予一枚特别颁授的纪念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大勋章,新编第35师也被改编为中央陆军第128师,成为国民党200个正规师之一,王劲哉任中将师长。随后,这支部队立即投入到空前绝后的武汉大会战中,与日军展开了浴血奋战,128师损失惨重。
武汉会战后,汤恩伯将128师化整为零。128师尚有战斗力的第382旅,在副师长兼旅长李俊彦带领下,被调往河南充实其他部队。李俊彦后来曾兼任洛阳警备司令,率382旅苦守洛阳,直到洛阳沦陷。128师剩下的兵员连同轻、重伤兵共计不足200人,受令开到湖北咸宁、蒲圻一带自行休整补充,从此名义上归入第29集团军。1938年年底至1942年先后参加了随枣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枣宜会战和豫南会战。驻防中,该师与襄北新四军友好相处,对抗日军的扫荡,整治地方治安,消灭了为害民众的土匪,部队逐渐扩大到3个正规旅1万余人。
1943年,王劲哉制定出收复汉口的冒险计划,不料部下有人叛变,将部队驻防图拍成胶卷偷送给日军,日伪军集中五路部队共10万兵力,对其进行“围剿”。王劲哉不幸兵败被俘。由于种种原因,王劲哉暂时委曲投敌,该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暂编第6师、43师,师长由金亦吾、王劲哉分任。暂编第43师成立不久,王劲哉便率部反正,于敌后开展游击战,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暂编第6师于1945年9月被国民政府收编。
电视剧河山历史原型
《河山》开播以来,好评不断,尤其是集结了大量老戏骨和实力派演员,如李雪健、尤勇、张嘉译、王辉、石兆琪等,而成为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导演兼男一号的王新军,竹林君并不熟悉,早年看过的《黄河绝恋》印象早已模糊。至于他的老婆秦海璐,我就比较喜欢了,尤其是对她主演的《钢的琴》和《榴莲飘飘》印象颇佳,至于备受竹林君推崇的《桃姐》和《父子》她也有参与。可以说,秦海璐是活跃于香港与内地的实力派女演员。
《河山》的故事始于1936年冬的西安,是从杨虎城麾下一个不起眼的底层军官卫大河讲起,他参与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他有一个恨之入骨的对手——高晓山。电视剧名《河山》,大概就是取自二人的名字,也象征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等等,为什么此时,竹林君脑海里会萦绕一句歌词“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我大概中了黄沾的毒。
至于《河山》的 历史 原型,仅仅是竹林君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了解即可,不必背诵(哈哈,我们不是上 历史 课)。
最明显的当属石兆琪饰演的封师长,分明就是冯钦哉将军。
冯钦哉,原名敬桂,又名精一,后改名敬业,山西万荣人。
西安事变前,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共有两个军,第三十八军和第七军,冯钦哉将军就是第七军军长兼第42师师长。事变后,他拒绝杨虎城“进驻潼关,防堵中央军”的命令,向国民政府作出“一不作共产党,二不拥护小张(学良),三不与中央军作战”的承诺,这点与电视剧中封师长的态度非常接近,和剧中一样,不久后,他率部投蒋,背叛了杨虎城。但冯钦哉将军并未背叛祖国,在随后的抗日战争中,他参与了保定战役、娘子关战役、悲壮的中条山战役,后来在河北任第十四军团军团长,与我党领导的第十八集团军协同作战,是李云龙与楚云飞联合抗日的一个真实版本。
冯钦哉将军是当之无愧的抗日爱国将领。
另一个比较明显的是尤勇饰演的宋师长,身份很像孙蔚如将军。
剧中的宋师长,多次给予卫大河帮助,堪称主角的守护者。他的原型,竹林君认为是孙蔚如将军。
孙蔚如将军追随杨虎城多年,西安事变时,他是第三十八军军长兼第17师师长,他是张、杨的坚决拥护者。这点与剧中宋师长保持一致。孙蔚如将军抗日战争时期,他曾参与中条山战役,他率领的第四集团军全体将士在没有友军支援、军需物资极端缺乏的艰难情势下拼力死战,以近2/3人员伤亡(阵亡2.1万)的惨重代价依然坚守中条山。
附:《满江红·中条山抗日》孙蔚如
立马中条,长风起,渊渊代鼓。怒皆裂,岛夷小丑,潢池耀武。锦绣江山被蹂践,炎黄胄裔遭荼苦。莫逡巡迈步赴沙场,保疆土。
金瓯缺,只手补;新旧恨,从头数、挽狂澜作个中流砥柱。剿绝天骄申正义,扫除僭逆清妖盅。跻升平,大汉运方隆,时当午。
关中刀客赛翼德这个身份设置,竹林君有点参考杨虎城早年的 历史 ,杨虎城是刀客出身,曾组织过杀富济贫的孝义会、中秋会。至于后续赛翼德和卫大河能擦出怎样的火花,比较期待。
至于剧中两位主角卫大河和高晓山的原型,有人认为是赵寿山和阎揆要,我觉得有一定道理,但仍要进一步追剧来验证。大家觉得还有哪些原型,欢迎讨论补充。
杨虎城将军的十七路军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侵占了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在当时国家的掌权者是蒋介石。面对日军凶残的侵略和一步步的紧逼,蒋介石采取的却是“不抵抗”政策,这导致了很多部下的不满,正因为这样,张学良和杨虎城逼迫蒋介石抗日,这就有了后来的“西安事变”以及后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从而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后来这两位英雄人物的命运却不怎么样,张学良在送蒋介石回去的时候被扣押,而杨虎城,这位曾在蒋介石麾下帮助蒋介石打败唐生智的传奇人物,最终还是被迫致死。
而当时杨虎城麾下的17路军中有三位大将,其中之一就是孙蔚如。他是一个十分会运用战术的人,曾因为他的帮助而帮助杨虎城取得了很多重大的胜利。在后来的日子里为打败日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抗日英雄,但却在1971年因病去世。
第二位就是冯钦哉,冯钦哉十分获得杨虎城的看重,尽管有时候他与杨虎城对事情的意见并不一样,但却也为了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作用,最后也是因病去世。
最后一个人就是王劲哉了,他在与日军作战的20多次中都是身先士卒,可以算是一个英雄人物,也曾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但在1968年却因为动荡的时局,被迫致死,可以说是十分可惜了。
电影《西安事变》观后感
电影《西安事变》剧情简介
电影《西安事变》以中国现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西安事变为题材,歌颂了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的爱国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剧情简介
一九三五年前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蒋介石仍旧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张学良将军被迫剿共,因在陕北战场上屡遭失败,受到蒋介石的责难,于是急于寻求出路。在国民党“五全”大会召开期间,他与杨虎城将军分别通过进步人士杜重远和田文浩与我党有所接触。
从南京回到西安后,张学良通过被我军放回的原东北军团长高福源的关系,与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同志在延安举行了会谈。张将军决定以民族存亡的大局来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与此同时,杨虎城收到了毛主席派人给他送来的亲笔信。但是,他们的活动早就被蒋介石安插在西安的特务头子李达权、郑广清注意并对南京有所密报。
为了反击特务的猖獗活动,张学良下令抄了国民党陕西省省党部。此事促成了张、杨共同携起手来,也引起了正在南京主持解决“两广兵变”的蒋介石的震动。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初,蒋介石亲临西安,下榻于临潼华清池,张学良多次对蒋“苦谏”,均痛遭拒绝。蒋介石限他三天内答复是否继续执行“剿共”的.命令,否则将他和杨虎城的东、西北军调离陕西。张、杨被迫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对蒋实行了“兵谏”,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受张、杨二位将军的邀请,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飞抵西安。周恩来从民族存亡的大局出发,说服了张、杨并使得蒋介石接受了抗日救国的“八项主张”;“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的解决,抗日战争也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获奖情况
1982年电影《西安事变》获得第二届金鸡奖最佳导演:成荫
1982年电影《西安事变》获得第二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孙飞虎
1982年电影《西安事变》获得第二届金鸡奖最佳化妆:王希钟、李恩德
其他
《西安事变》侵冯钦哉将军名誉权:法院经审理认为,《西安事变》中三段有关冯钦哉的描写均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是历史事实,其中关于冯钦哉行贿钱大钧一节,贬损了冯钦哉的人格,侵犯了冯钦哉的名誉权。法院最后判定,西影厂停播《西安事变》中有关冯钦哉“行贿的情节”,并要求西影厂就“行贿的情节”在全国性报刊为冯钦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向后代赔礼道歉。h
;以上就是关于冯钦哉子,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的全部内容,以及冯钦哉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